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 > > 正文

晋南的小县,居然是“华夏第一城”

来源:行走山西    时间:2023-02-22 07:00:17

80年前夏县城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说起“华夏第一城”这个名号,许多人肯定都嗤之以鼻。你山西一个小小的县城都敢号称“华夏第一城”,都不怕大风闪了舌头。就山西这个小小县城,就敢号称“华夏第一城”,如果你熟识这个县城的上了点年纪的人,一定会在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中点头称是。为什么?只因这个县城叫夏县。

三皇五帝时期,黄河泛滥,百姓流离失所。作为部落首领的尧决心消灭水患,让人推荐会治水的人。大家都推举了黄帝的后代鲧,可尧并不信任他,但又没有合适的人选,就任命鲧为崇伯,前去治理水患。

鲧用堵塞的办法来治水,可黄河水势浩大滔天,这边堵来那边又溢出。一来二去鲧一直治理了九年,水患依旧没有治理。后来舜接受禅让成为部落首领,封鲧的儿子禹为夏伯前往治理。禹改变父亲的策略,采取疏导的办法,终于将水患平息。后来因治水有功,接受了舜的禅让,成为新的部落首领。

《山海经.海内经》记载:“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,不待帝命。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。鲧复生禹,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。”

大禹分中国为九州后,传位自己的儿子启,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度,开创了世袭的先河。启建立最早的奴隶社会王朝夏朝,建立都城就在今天的夏县。

有人会提出疑问,就这个敢称“华夏第一城”?

《帝王世纪》载:“禹受封夏伯,在豫州外方之南。”《史记.周本纪》载:“夏居河南,初在阳城,后在阳翟”《水经.颍水注》载:“颍水自竭东迳阳翟故城北,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”。这个都城应该在河南阳翟,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才对啊。后来启继位后才搬迁到安邑,也就是今天的夏县的啊。

其实不然,靠这个想号称“华夏第一城”,远远不够的。

历史学家范文澜《中国通史简编》载:“启放弃阳翟,西迁到大夏,建安邑”。也就是说,大禹仅仅只是个部落首领,只有到他儿子时候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,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。

启的爷爷鲧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造城郭的人。

《世本》载:“鲧作城。”《吕氏春秋君守篇》也有:“奚仲作车,仓颉作书,后稷作稼,皋陶作刑,昆吾作陶,夏鲧作城,此六人者,所作当矣。” 另《吴越春秋》载:“鲧筑城以卫君,造郭以守民,此城郭之始也。” 《淮南子?原道训》更是给出鲧作城池的高度:“昔夏鲧作三仞之城。”而鲧所建立的这个城郭,就是安邑城,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真正意义的城郭。

从另一个层面来讲,尧舜作为两代部落首领,带领族人活动的区域一直在山西。河南地面因地势低,黄河水泛滥,直到了大禹将水患治理后,才迁移到中原地界。

所以,今天的夏县人才敢号称“华夏第一城”。

夏县古称“安邑”,当年三家分晋,魏国都城便为安邑。直到北魏年间,在安邑城南四十里设立新城,称之南安邑,安邑被分为两县。到孝文帝时期,将北安邑迁移至东十五里,更名为夏。这一叫,夏县之名一直叫到了今天。

当年的北安邑遗址,在今天山西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一带,现称“禹王城”,至今尚留城垣残迹,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。而当年南安邑治所在今天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。

说道夏县人,周边县市人称之为“驴”,也有称“贼”的。是指得夏县人长相憨厚,认死理,其实内心透亮,做事情比较精明。

诸如上述“华夏第一城”这个称谓,如果是别的地方人,或许不会和你叫这个真,你说不是就不是了。但是夏县人不会,一定会让你心服口服地认可。在河东大地上关于夏县人家喻户晓的“二八一毛八”的故事,很能说明这个问题。

因夏县自古人多地少,城边百姓大部分以种菜为生,从种到贩卖,无处不显示出夏县人的聪明和精打细算来。山地上一亩地种两亩地的效果,哪块地里都是套种出多种庄家和蔬菜瓜果,一茬接一茬。

周边城市卖菜的多为夏县人。只见这个卖菜的夏县人将白菜在称勾挂好,秤杆高高扬起。夏县人高声喊道:“八斤多,按八斤算吧!”买主问:“多少钱?”准备掏钱,夏县人一边利索将白菜装好,一边说:“好哥咧,八斤高高,一斤两分钱,二八一毛八,当叔的还能亏了你,你就掏一毛六就行了!”

这个故事流传很广,所以有“荣河甑,夏县驴(或贼),芮城鬼,永济蛋.......”等民间说法。

夏县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文物古迹甚多。史上名人辈出,最出名的为一代名相司马光,东晋书法家卫夫人等等。

别的且不说,单说司马光。光从他死掐政敌王安石的事情上,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标准的夏县人。

来源:谈古论晋

原标题:史话三晋之夏县篇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